實驗室廢棄物,包含的種類繁多。從實驗室排出的廢棄物,主要為列于附錄中的物質。排放這些廢棄物時,受到政府頒布的各項法令的限制。特別是化學物質,由于考慮到它會以某種形式危及人們的健康,所以從防止污染環境的立場出發,即使數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氣中去,而必須加以適當的處理。
通常從實驗室排出的廢液,雖然與工業廢液相比在數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種類多,加上組成經常變化,因而最好不要把它集中處理,而由各個實驗室根據廢棄物的性質,分別加以處理。為此,廢液的回收及處理自然就需依賴實驗室中每一個工作人員。所以,實驗人員應予足夠的重視,疏忽大意固然不對,而即使由于操作錯誤或發生事故,也應避免排出有害物質。同時,實驗人員還必須加深對防止公害的認識,自覺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以免危害自身或者危及他人。
實驗室廢棄物處理的一般原則
根據實驗室廢棄物的特點,應做到分類收集、存放,集中處理。處理方法應簡單易操作,處理效率高,不需要很多投資。
少量的有毒氣可通過通風設備排出室外,通風管道應有一定高度,使排出的氣體 空氣稀釋。產生的毒氣量大時必須經過吸收處理,然后才能排出,如氮、硫、磷等酸性氧化物氣體,可用導管通入堿液中,使其被吸收后排出。
對于某些數量較少,濃度較高的有毒有機物可于燃燒爐中供給充分的氧氣使其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對高濃度廢酸、廢堿液要經中和至近中性時排放。對于含有少量被測物和其它試劑的高濃度有機溶劑廢液應回收再用。
用于回收的廢液應分別用潔凈的容器盛裝,同類廢液中濃度高的應集中貯存,以便于回收某些組分,濃度低的經適當處理達標即可排出。
根據廢棄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容器和存放點。廢液應用密閉容器貯存,禁止混合貯存,以免發生劇烈化學反應而造成事故。容器應防滲漏,防止揮發性氣體逸出而污染實驗室環境。
劇毒、易燃、易爆藥品的廢液,其貯存應按相應規定執行。廢液應避光,遠離熱源,以免加速廢液的化學反應。貯存容器必須貼上標簽,標明種類,貯存時間等,貯存時間不宜太長。
處理的一般原則
實驗室廢棄物處理
實驗室廢棄試劑瓶如乙醇、 乙酸、等無毒無害試劑瓶可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后廢棄,由酸餐部垃圾處理人員統一處理。
其他試劑瓶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后廢棄,由酸餐部垃圾處理人員統一處理產生的廢液同3。3處理。
其他玻璃廢棄物如吸管,三角瓶,試管等若殘留化學試劑也須沖洗干凈后丟棄。
實驗室三廢處理規范:
1、對實驗室三廢處理,根據國家環保行政部門制定有關法規和技術指標要求辦理。
1、 檢驗科三廢處理工作,由清潔、保衛人員負責。
2、 三廢種類:有毒、具腐蝕性廢棄物;廢棄有機溶劑;細菌、病毒、動物性試驗后的廢棄 物。
3、
三廢處理規定:實驗室化學類的有毒、具腐蝕性廢液物,嚴禁直接排入下水道或垃圾箱
內,用專用設施分別收集保存,定期用化學方法將其中和,降解致無害,再經稀釋后排入下水道;廢棄有害溶劑,實驗室應盡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集中處理;細菌、病毒、動物性實驗后的廢棄物必須嚴格消毒后,集中處理;嚴格根據國家環保行政部門的有關法規和技術指標對各類廢棄物集中處理。
實驗室管理制度
1、 實驗室是進行科學試驗的檢測、檢定的場所,必須保持安靜、整潔。
2、 實驗室內嚴禁隨地吐痰、吸煙、飲食和會客。
3、 禁止將于工作無關的私人物品存放于實驗室。
4、 非本實工作人員,未經允許,不得進入實驗室。
5、 試驗后的所有用品,應盡快按要求處理,洗凈放回原處。
6、 進入實驗室應穿工作服,進有特殊要求的實驗室應戴工作帽,換鞋,工作服、鞋、帽不 得帶出實驗室。
7、 各實驗室要有安全、衛生值日制度,要有專人督促檢查。 HIV 實驗室工作制度
1、 進行實驗室前須更換工作衣、帽、鞋,操作時要戴好手套,非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2、 核對血液標本編號、姓名,認真執行操作規程,正確吸樣加試劑,發現可疑標本反復進 行復查,務必做出正確結果。
3、 疑有HIV陽性,經復核后依然陽性,應送省確認實驗室確定,同時做好記錄,并保護患 者隱私。
4、 在實驗過程中所以廢品廢物、廢水必須嚴格消毒處理,實驗室每天必須進行消毒殺菌工 作。